大棚里的蔬菜長勢良好 高龍安 攝
中新網長春8月16日電 (高龍安)再過十幾天,將是吉旦溝村最繁忙的時節(jié)。此時,村民李慶玲最關心的事只有兩件,一是大棚里蔬菜的長勢,二是今年蔬菜市場的行情。
吉旦溝村位于吉林長春的德惠市大房身鎮(zhèn),這里地處松遼平原腹地,擁有廣闊且肥沃的黑土地,在全村12000畝耕地中,反季節(jié)蔬菜大棚占了1000多畝。恰恰是這1000多畝的大棚,讓村民們的收入大有改觀。
吉旦溝村黨總支書記王秀豐說,反季蔬菜的收益遠遠高于玉米等農作物,目前,全村共建有蔬菜大棚450多座,主要種植黃瓜、西紅柿、豆角、青椒、茄子等。讓全村人感到驕傲的是,靠著反季優(yōu)勢和上乘的蔬菜品質,讓他們闖出了好銷路,蔬菜賣到了北京、天津、遼寧等地,最遠賣到了上海和四川成都,甚至“反銷”到了山東等蔬菜大省。
吉旦溝村的蔬菜大棚 高龍安 攝
每到收獲季,各地菜商云集在吉旦溝村,大大小小的貨車從村里一直排到村口的公路上。“最早的一批貨車4點鐘就到村里收菜,最晚的一批,能收到晚上10點鐘。”王秀豐說,那時全村上下都忙著采摘、裝箱、打包,一天產銷量可達10萬公斤。這樣的繁忙景象一年會有兩次,一次是從5月上旬持續(xù)到6月下旬,另一次是從8月下旬持續(xù)到10月上旬。
相比別人,李慶玲每年會更忙一些,因為她是村里的經濟人之一,不僅要經營自家的大棚,還要幫賣別人家的菜,多一些付出和辛苦,自然也讓她多了一些收入。王秀豐說,農民們早已轉變了思維,他們既會種菜,也善于經營,很多村民與客商簽訂了長達9年的供銷協(xié)議,因此村里的蔬菜從來都不愁賣。
李亞平是村里的種植戶,也是高級農技師,在她看來,農業(yè)技術的廣泛使用是讓村民富起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。如今,村里90%的蔬菜大棚在使用滴灌技術,并且還積極推行農家肥和高壟栽培技術,“能節(jié)水節(jié)肥的同時,土質得到明顯改善,種出來的菜品相更好、更有菜味,我們初略統(tǒng)計過,使用新技術至少讓產量提高三成!
王秀豐說,這幾年,村里積極引進果蔬專業(yè)合作社,讓反季節(jié)大棚蔬菜發(fā)展成為當?shù)赜忠淮笾еa業(yè),目前,村里每年人均純收入可達3萬元,村民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。(完)
(來源:中國新聞網)
(編輯:王思博)
|